原标题:海南周刊 | 端午红
吴昌硕作品《端午佳果》 资料图
南方的端午宴讲究“十二红”:四碗八碟,四冷四热四果鲜。红,是主色调,红烧、红焖、凉拌的本色红,一片红艳艳……而在北方,端午正值麦收大忙,餐桌上的主角永远是粽子。
【资料图】
有首歌谣道:“有棱有角,有心有肝。一身洁白,半世熬煎。”说的就是粽子,但细想,总觉得是比喻一个人。这个人,小孩子都知道说的谁。
北方的粽子,主料是糯米,外加栗子、红枣、五色豆,不加肉,因此口味清新香甜,没有荤腥气。南方则不然,尤其在海南,无论定安粽子、儋州粽子还是东方粽子,馅里都有肉,却也不嫌油腻,还十分爱吃。
包粽子,是一项技术活儿。宽宽的苇叶,围成叶碗儿,把各类馅儿装足,点缀上红枣栗子;将苇叶一折一盖一裹一缠,最后蒲草梗儿拦腰系住。一个有棱有角、展阔挺括的粽子碧绿绿地现身了。
有人说,粽子棱角分明的外形,象征屈原刚直不阿的品格;雪白的糯米,象征屈原廉洁清贫的一生;而那颗红枣,既象征屈原对楚国的赤子之心,又饱含人们对屈原崇敬眷念的火热之心。这个说法,虽浅白却也粗朴直率。
我们的节日,固然离不开饮食,但吃喝背后,都有着浓厚的人文精神。端午节因收留了一位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,便拥有了充盈的内涵。
公元前278年,秦国大将白起挥军南下,攻破了楚国都城郢都。当铁骑闯开郢都的大门,老人孩子的哭声划破长空,当秦国的旗帜飘扬在家国的上空,一直主张联齐抗秦的三闾大夫屈原,彻底绝望了。终于,于农历五月初五这天,他来到汨罗江边,抱石投江,以身明志。
从此,屈原精神成了端午节的内核,吃粽子也被赋予营救和纪念屈原的意义。一个甜美的端午粽,包裹的,其实是民间的缅怀和敬仰之情。
小时候,我对端午节的认知,完完全全来自香甜软糯的粽子。每每端午清晨,梦里便闻到了粽子香。我们一起床便扑到厨房,看一眼满锅青绿,满足而惬意!急切切洗了手脸,捞起一个,解绑绳儿,去苇衣,那晶莹的粽米,玉一般呈现!一口咬上粽尖儿,那种甜蜜啊。
端午节上午,爹领着弟弟,到姥姥家、老姨家、姑姑舅舅家、左邻右舍家四处送粽子,弟弟佩戴着他的雄黄香囊和艾草煮绿的鸡蛋,跑得又神气又快乐。奶奶,则在家里迎候着不断上门的亲戚和乡邻,大大方方接受着他们馈送的粽子。粽子去了,粽子又来了。一来一去,亲情、乡情和粽香,蒸腾出芬芳馥郁的节日风味。
在村里,端午节和所有节日一样,是分享快乐、传递亲情的日子。如果谁家因故没包粽子,四邻八舍和亲戚家的百样粽,便源源不断汇聚而来。端午节,成了共渡难关的媒介和精神上抵挡艰难的盾牌。这些,屈原不知道,但我们真该为人间真情的传递向三闾大夫致谢。
端午临近,身边朋友已在为节日作准备:去超市买糯米红枣,到河边打苇叶蒲草,往山岗上采药草艾蒿。缝香包,包粽子,挂菖蒲,插艾蒿……南方的龙舟已粉刷一新,等五月端午到来便下水,人们蜂拥江岸,抛撒粽子赛龙舟,热热闹闹,轰轰烈烈。
那个以生命为笔,填充了历史章节的人,让端午节承载了一种精神,情义永远不老。碧绿苇叶,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细细密密包起来,让人在食粽的过程中,领略到人世间的美好。(米丽宏)